 |
蔡英文親自主導的中國事務委員,對兩岸關係所提出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未脫「兩國論」基調。 |
(本報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親自主導的中國事務委員會21日下午首度開會,對兩岸關係所提出的「三個有利」、「三個堅持」未脫「兩國論」基調;11位委員有5人未出席,包括3位具最新民意基礎的縣市長,顯示中委會在黨內黨外都未被寄以太多期待。
與涉台系統關係密切的《中評社》發表評論文章表示,兩岸關係在九合一選後,發生多起重大事件,包括台灣12個拉丁美洲邦交國出席「中拉會議」、華府雙橡園元旦升旗、大陸在台灣海峽劃設新航路等,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更親自在1月17日給國民黨新任主席朱立倫的賀電重申九二共識、反台獨立場。對應最近兩岸的波濤起伏,民進黨中委會結論與其說是為尋求民共交集,突破最後一哩路,不如說是向美國表態、解決黨內問題,以及選舉宣傳。
根據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轉述,蔡英文在中委會提出「三個有利」、「三個堅持」。 「三個有利」包括,未來推動兩岸關係,必須有利於國家自由民主發展,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有利於兩岸互惠互利交往。
「三個堅」包括,民進黨推動兩岸關係,堅持國家主權、遵循民主憲政體制與維護台灣主體性,獲得民眾的認同和肯定。
中委會重新開張的第一次會,蔡英文就搶先定調「三個堅持」加上「三個有利」,大大限縮了黨內討論兩岸政策的空間,其定調主軸可謂「兩國論」延伸。以中委會由黨主席親自主導的位階,意即不論中委會後續如何激辯兩岸政策,抑或黨內要進行兩岸政策大辯論,任何新主張的基礎就是「一邊一國」。
做為兩岸對話基礎的九二共識,精神在於一中各表,給兩岸各自表述空間;謝長廷力推的憲政共識、憲法各表,縱使只是芻議,也有保留兩岸各表精神。蔡英文的三個堅持說得鐵板一塊,果然堅持,亦一如外界事前的預測,民進黨打贏九合一大選後,認為2016已是囊中物,根本無意調整兩岸政策。
蔡英文此時推中委會重點在表態,民進黨要拚2016年,總是要在兩岸政策上做個樣子,大約4月左右,2016黨候選人就會產生,如果沒有意外便是蔡英文,她必須帶著兩岸政策到美國華府「接受面試」,擴大宣傳,這也是中委會必須趕進度,與時間賽跑的主因。
蔡英文對調整兩岸政策意興闌珊,在中委會重開張的同一天卻找來曾任扁政府外交部長的黃志芳擔任國際部主任,加上黨秘書長吳釗燮曾任台灣駐美代表,兩支強棒負責對美工作。顯示民進黨現階段重心在對美工作,一心一意希望藉由華府去搞定對大陸關係。
民進黨對外表示不排斥與中國大陸交流,卻無法交代如果沒有九二共識為基礎,無法交流要如何處理。綠現在已有13個執政縣市,佔全台22縣市一半以上,這是棘手難題,民進黨卻給不了答案。
蔡英文對中委會打的算盤,黨內要角看得很清楚,昨天第一次開會,台南市長賴清德、台中市長林佳龍、桃園市長鄭文燦都不捧場,其中林佳龍日前還自稱是民進黨的「中國通」。這些具最新民意基礎的百里侯應也是看透了中委會談不出個所以然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