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陸農村基層黨組織常以財困難為由,砍掉了談論時事與政治黨報黨刊,卻擺滿了影視類等生活娛樂報刊。 |
(讀者投書:湖南省基層公務員劉先衛)當下正值大陸黨報黨刊收訂黃金季節,個別單位特別是農村基層黨組織竟成了黨報黨刊發行死角,這些部門單位以財政開支困難需要減負為由,繼而搪塞推諉、砍掉了黨報黨刊,而部分黨政辦公室報架上卻擺滿了儲如文摘、影視類等生活娛樂報刊。娛樂報刊替代了時事政治報刊,此種怪狀現象如鯁在喉,令人不吐不快。
單位訂閱什麼報刊本來無可厚非和干涉指責,私費訂閱更是值得大力鼓勵提倡。但單位不訂閱黨報黨刊非但說不過去,卻拿公款訂閱娛樂報刊實有行業不正之風之嫌。在作了一番深入調查後,筆者發現裡面大有文章。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快節奏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微信微博新媒體的出現衝擊了一大批報刊發行市場,無疑傳統報刊生存艱難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娛樂八卦類報刊是如何登上黨政部門的大雅之堂呢?
自然,報刊發行單位及宣傳主管部門功不可沒。多數報刊為適應市場需要,改頭換面或利用行業資源優勢搶佔了報刊市場話語權,由於發行投遞費要高於一般普通發行報刊,郵政、宣傳發行部門將這些報刊列為「內部重點」報刊和「買斷包銷」報刊,然後依靠自身發行管道面向社會採取多種方式進行推銷、徵訂,報刊發行的重擔就落在基層投遞員工頭上。
具體負責投遞報刊發行單位的員工,似乎對黨報黨刊的徵訂工作不太熱情,只是一個勁兒向社會團體、機關廠礦單位及個人推薦他們買斷的包銷報刊和內部的重點發行報刊,並對掌握一支筆審批擁有經濟實權的單位負責人開展行銷「公關」。
據知情人士向筆者透露說,作為報刊徵訂發行的主管道之一的郵局無論是正式工還是臨時工,每年每人少則分配四、五千元人民幣(下同),多則上萬元報刊徵訂任務數進行「買斷包銷」。不少包銷報刊常年是一副老面孔,文風不活,內容不鮮,在挑剔的讀者面前行銷有一定困難,加之少數投遞員推銷乏術服務欠佳,包銷報刊不但訂不上來銷不出去還被企業扣發獎金、工資,甚至丟掉了飯碗,所以「買斷包銷」報刊成了一些郵政人員的沉重思想包袱和經濟負擔。
於是乎郵局個別報刊投遞員上門徵訂報刊除了「包銷報刊」還是「包銷報刊」,面對投遞人員三番五次登門近乎哀求的遊說和許以一定回扣、手續費,部分單位負責人礙於情面只好減少黨報黨刊無奈增訂了包銷報刊,並無視黨紀原則利用手中權力在本系統內強制攤派非黨報黨刊,採取行政手段以便個人從中撈取好處。
更有甚者,少數郵政工作人員在營業視窗辦理業務或者利用投送郵件的機會強行搭售報刊,引起用戶強烈不滿,新聞媒體時有披露。在個人利益和經濟效益的驅動下,宣傳發行部門以及各級單位全力以赴,為所謂郵發的「買斷包銷」報刊和本單位「內部重點」報刊徵訂大開綠燈,勢必冷落黨報黨刊以及那些不是十分暢銷的報刊,無形中給黨報黨刊的發行帶來了阻力,也損害了黨報黨刊的威嚴,抹殺了新聞輿論作為黨的喉舌的重要作用,擾亂了黨報黨刊的正常發行秩序,其後果可想而知。
眾所周知,黨報黨刊具有極強的指導性和政策性,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宣傳思想主陣地上始終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目前報刊收訂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之際,黨報黨刊的發行固然不能象郵局「買斷包銷」報刊那樣下計畫下任務,但也要作為一項政治任務採取得力措施來落實到位,機關、廠礦、學校堅決不留一個空白一個死角;其次郵發包銷報刊要從讀者閱讀心理和職工的承受能力出發,包「銷」而不至包「死」,不至於顧此失彼,讓黨報黨刊受到衝擊。
對違反黨報黨刊發行秩序干擾黨報黨刊徵訂的單位和個人,上級宣傳發行部門更應該理直氣壯配合各級黨委政府進行嚴肅查處,以高度的政治覺悟自覺抵制不正之風,遏制報刊發行中的腐敗,從而形成齊抓共管局面,營造寬鬆的環境,確保<《人民日報>》、《求是》、《半月談》、《湖南日報》、《衡陽日報》等黨報黨刊發行一路順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