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陸南水北調工程經過試營運,將在27日正式通水。屆時,除延慶之外的北京人,都將可使用南方的水。 |
(本報訊)大陸南水北調工程經過試營運,即將在27日正式通水。屆時,除延慶之外的北京人,都將開始使用南方的水。據《中新社》的報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2003年開工,2014年9月通過驗收,11月1日開始測試,12月12日正式通水。試運行期間,已有56萬人試用南水。
歷經11年,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孫國升今天在記者會上表示,南水北調工程每年將為北京送來10.5億立方公尺清水,南水27日將透過自來水網絡送到用戶家中。
孫國升說,為確保民眾用水安全,北京設置了水汙染突發事故防治三道防線;利用水資源監測平台進行多部門的水質訊息共享,與沿線省市及南水北調中線局建立聯合監測機制;研究完善南水北調水與本地水的調配切換方案。
北京市環保局水和生態環境管理處處長韓永岐提到,目前的監測數據顯示,來到北京的南水達到地表水二類標準,符合飲用水標準。
南水北調辦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本月初,郭公莊水廠利用南水北調中線通水實驗水源開展了郭公莊水廠試驗運行,供水範圍為豐台、大興部分地區,涉及277個小區、56萬人,目前沒有發生「水黃」現象。
所謂「南水北調工程」就是把大陸長江流域豐盈的水資源抽調一部分送到華北和中國西北地區,從而改變中國南澇北旱和北方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目的是促進中國南北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3]南水北調工程有東線、中線和西線三條調水線路,總投資額5千億元人民幣(約台幣2兆5千億元)。此工程的規模和難度都超過三峽工程。
大陸南北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南方每年有富餘的水流入大海,北方地區長期乾旱缺水,尤其是華北平原,缺水已嚴重影響到工農業生產。與此同時,人們的節水意識依然較差,水資源利用率低,水污染也很嚴重。
從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提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後,中國大陸水利部門就對此召開了多次會議探討,並組織專家進行全方面的論證。經過幾十年研究,目前南水北調的總體布局確定為:分別從長江上、中、下游調水,即西線工程、中線工程和東線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全部建成以後,每年的調水量相當於一條黃河的水量,可以有效緩解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狀況,對於保障中國糧食安全,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西部大開發具有重大意義。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