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整個白色運動力量到太陽花學運,借由「柯文哲現象」的自然溢出,讓國民黨傳統派系踢到鐵板。 |
(作者:政治評論者木喬)選後激情已過,媒體關注國民黨高層的重組與權鬥,鎂光燈的另一個焦點則依舊是柯文哲動向追逐及其現象之探討。一個很有趣又嚴肅的課題是,這是六都以外縣市長及地方議員選舉結果,導致大安溪(台中)以南(扣除中央山脈的南投)的農業縣市全面綠化,也讓國民黨過去來一息尚存的嘉義市、雲林、彰化、台中地方派系,全數分崩瓦解;更不要說早已綠色執政多年嘉義縣、台南、高雄、屏東等,國民黨地方派系早已式微的情況。
深入分析可以大膽這麼說,整個白色運動力量到太陽花學運,借由柯文哲吸收所激發出的「柯文哲現象」的自然溢出,讓上述這些國民黨傳統派系踢到鐵板,也提前宣告壽終正寢。
其中最值得探討得就是雲林張派這次推派的張麗善。此次,雲林張家在面對民進黨所謂的「政黨對派系」的大戰略下,雖一再避免凸顯國民黨色彩,馬英九也幾乎足不入雲林縣,但最後仍慘輸15%近五萬票的差距,打破選前所謂的「五五波」拉鋸,讓許多人跌破眼鏡。
但深入選票分析,藍綠兩黨提名人得票數均創下歷史新高,全力動員的張派,更是砸下超過100%的資源,一般解讀是不敵整體大環境,但真正的原因是這次雲林縣高達74.09%的投票率,不僅創下歷史新高,高於67%平均投票率,這些多出來的選票,幾乎全面轉嫁到綠營候選人李進勇身上。
回到這場政黨對決派系的經典選戰,民進黨選前也沒有把握會大贏,也不清楚投票率會衝高到這次的全國第二高(第一高是隔壁的嘉義縣,74.19%);相對的,國民黨提名的張麗善,在派系掌門人張榮味的操盤下,也絕對沒有預料到「以歷史平均投票率換算出的安全得票數」,去加碼2成的組織動員,絕對可以扳倒組織盤薄弱民進黨。
根據瞭解,張派在選舉初始,就已經把所有的資源投注在組織動員上,文宣費用幾乎只剩下新聞露出;但張家萬萬沒有想到,龐大的組織結構網絡與資源的權利挹注,完全不敵年輕族群的返鄉投票,且一面倒地投下對馬英九國民黨的不信任票。
這些年輕人在雲林如此,在嘉義、台中、彰化也是如此,這幾個縣市旅居新北市、臺北市的人口,粗估超過一百萬人;過去這群離鄉背井打拚的年輕人,不論是對選舉冷漠或是灰心,加上返鄉投票的交通成本考量,使得這些農業縣市的投票率,很少高於全國平均投票率。
這次,恰恰成現一個翻轉現象,都會區過去國民黨有鐵票區的投票率幾乎一面倒低於全國平均投票率(譬如台北市大安、文山區),證明了鐵票對馬英九的失望,所幸不投票;反過來看,過去被認為不關心政治的首投族、年輕人、中低勞動階級,這次一股腦地全都湧現,成為一舉推倒國民黨地方派系高牆的最重要的關鍵力量。
而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嘉義、屏東的投票率都超過七成,國、民兩大黨如果不能正確解讀這個現象,特別是現在進行黨務改造,口口聲聲說要改革的國民黨,如果不能看懂這個數據,不能正確解讀出國民黨在這些縣市慘輸的背後底層因素,而想繼續「拉攏派系」、「被派系綁架」,哪麼已現在的氛圍持續下去,國民黨2016的立委選舉鐵定會被這些派系所拖垮,至於總統大選那就更不用說了。
屆時,從中央到地方,從立院到地方議會,將呈現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綠色全面執政」,國民黨也才真正完成「完全下野」。或許,到那個時候國民黨才會警覺,才會啟動真正的改革。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