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與朝鮮的關係沒有隱藏什麼一本萬利的買賣,不存在拋棄不拋棄不拋棄的問題。 |
(本報訊)北韓《朝中社》報導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日前參觀了朝鮮4.26動畫電影攝影所的消息。消息中首次出現了金正恩妹妹金與正的職務頭銜「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副部長」。朝鮮政壇或許又要再起風雲。
對於中國大陸而言,朝鮮一直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從「抗美援朝」到譴責朝鮮核試驗,中朝兩國的關係也在不斷變化。對此,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問題中心研究員金凱(Jin Kai)在《外交官網絡雜誌》的專文指出,中國與朝鮮的關係十分複雜,雖然朝鮮十分頑固,甚至也威脅到了中國的國家利益,但對於中國是否應該放棄朝鮮這樣的問題還是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
一直以來,中國與朝鮮的關係多少都有些模糊,很多人都很難將其描述清楚。特別是在朝鮮核問題爆發後,隨著朝鮮半島的局勢變得越發緊張,中國看上去似乎是刻意在避免激怒朝鮮(儘管北京有時也會採取一些外交和經濟手段)。但當緊張局勢平靜了一段時間後,中朝兩國的關係也並不像盟友那般緊密。這就引發了一個疑問:中國與朝鮮到底有多親密?或者說得更具地一點,中國需要放棄朝鮮嗎?
大陸國內的輿論一直都很清晰,儘管有時會存在對立的觀點。一些學者認為中國需要把自己從冷戰的區域框架中解放出來,特別是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發展以及各國競爭形式的變化,朝鮮作為「緩衝區」的重要性實際上正在不斷降低。這些學者認為基於一些嚴肅的考慮,例如朝鮮不顧中國大陸的擔憂而一昧發展其核計劃,中國需要放棄朝鮮。儘管這些學者不一定是為大陸政府說話的,但在某種程度上確實也揭示了中國民眾甚至一些政府官員態度的變化。
與此同時,另一些學者則認為地緣政治的因素依舊非常重要,特別是東北亞地區,這一點從美國一直保持甚至加強其軍事存在中就可以看出。因此如果中國放棄了朝鮮,那麼可能就會在區域中引發連鎖反應,其中最壞的可能就是令大陸陷入被動的境地。
事實上,中國大陸對朝鮮的態度也經歷了一個艱難而堅定的轉折。我們可以從在朝鮮進行了一系列核試驗後,中國所發表的官方聲明中看出。對於朝鮮第一次核試驗,中國用了悍然一詞來形容。這向朝鮮與國際社會所傳遞的信息是非常清晰的。中國絕對不會因為朝鮮的頑固而妥協自己的國家利益。從「鮮血構築的友誼」到「普通的國與國關係」,中朝雙邊關係經歷了很多階段。這種關係不能被視為是真正的、穩定的同盟關係,至少不是像美韓同盟那樣。
因此,中國大陸可能不需要「放棄」朝鮮,因為中國從來就沒有真正「擁有過」朝鮮。目前有這樣幾個趨勢仍在發揮作用:中國的“不結盟”外交政策、中國的對外開放和融入國際社會、中韓外交關係的正常化以及在處理區域問題時,中國越老越重視自己的國際形象。
所有的這些要素都證明了強調「普通的國與國關係」並不意味著中國正在進行精確地部署來避免它必須實施更多堅定而有效的措施之責任(從某種程度來說,中國還沒有落實這些措施)。大陸有意釋放出的信息或許是:「普通的國與國關係」不是一個未來的目標,而是對於當前中朝關係現狀的一種平實描述。
基於這個理論,中國與朝鮮完全是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再者,就朝鮮問題而言,中國也不是在隱藏什麼一本萬利的買賣。至於如何應對朝鮮,中國必須考慮三個要素:自己的國家利益(包括安全考量,其中可能包括視朝鮮的一些特定行為為挑釁),區域整體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國際社會的擔憂(包括中國的國際形象)。因此,「中國是否應該放棄朝鮮」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用應該或者不應該來回答。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