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網絡上就曝光兩架大陸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的圖片,從機身編號上看,說明該機已經定型進入量產階段。 |
(本報訊)隨著大陸航空母艦的不斷發展,對艦載機的需求也逐步提高。近日,網絡上就曝光了兩架殲-15艦載戰鬥機飛行的圖片。從機身編號上看,這兩架殲-15艦載機分別為104、105號。據了解,此前處於原型機階段的殲-15序號體系採用的是以55開頭的三位數編碼,10字頭序號的殲-15出現,說明該機已經定型進入量產階段。
目前已經可以確認,量產型殲-15已至少生產5架,編號分別為100、102、103、104、105,殲-15的量產工作正穩步展開,加上之前編號從551到556的殲-15原型機,目前殲-15戰機共造至少11架。另外,殲-15艦載機除了常規的單座版本以外,還推出了雙座版的殲-15S型號,可能用於執行教練機訓練或是多用途攻擊任務。
殲-15(沈飛601所保密代號飛鯊;英文:J-15)是一款重型艦載型第四代戰鬥機,為大陸根據從烏克蘭取得Su-33戰鬥機原型機中的一架(T-10K-3)仿製,由瀋陽飛機工業集團研製生產。
殲-15在T-10K-3基礎上研究製造,並且融合了殲-11B的技術,裝配前翼,並有折疊式機翼、起落架強度增加、機尾裝有著艦尾鉤等艦載機特徵。預計2016年部署到遼寧號航空母艦以及未來大陸國產航空母艦上,屬於航空母艦計畫的一環。
雖然殲-15的整體性能類似F/A-18E/F超級大黃蜂,但因滑躍式起飛限制了最大起飛重量,以至在執行航母編隊防空,反艦、對地打擊任務與前者存在較大差距;但在航母編隊中會類似於美國航母F-14雄貓式戰鬥機的防空作用
2009年8月,殲-15進行了首次飛行測試。
2011年4月25日,第二架殲-15原型機進行了飛行測試。迄今為止,中國製造了約7架殲-15驗證機;美國媒體估計,殲-15在2016年前不會正式部署[4]。
2011年年中,網際網路信息顯示殲-15採用了新型渦扇H改進型渦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是由渦扇10發動機發展而來的。起飛推力提高至12,800千克(125.4千牛),改善了加速性,使到其具有更為敏捷的推力瞬變能力和速度響應特性,滿足了艦載戰鬥機於起飛、復飛或逃逸性能上的需求,並且保證了比陸基發動機更強的抗畸變能力。
2012年11月23日由飛行員戴明盟將沒有武器外掛、完全拆除武器掛架及機炮備彈的殲15(小於標準內油5.3噸,最大減重方案)成功降落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並成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上放飛了採用同樣配置並帶有標準內油的殲15戰鬥機552、553號(195公尺跑道)。
2013年6月18日,殲-15再次在遼寧艦起降,並進行首次駐艦飛行。
2013年6月30日6時15分,殲15戰鬥機成功在遼寧號航空母艦105公尺跑道上進行了短距起飛,所用殲15原型機無武器外掛、完全拆除掛架及機炮備彈,燃油約3噸。
2013年3月7日,身兼大陸全國政協委員的殲-15總設計師孫聰於兩會期間接受中國新聞社訪問時透露,殲-15目前處於飛行員培訓階段,正在進行小批量產;中國下一代艦載機可能於2020年前問世。
2013年12月初,由大陸著名軍事論壇「超級大本營」公布了一張採用標準的海軍灰藍色塗裝,座艙後部塗裝有海軍軍旗,垂直尾翼塗有一隻「飛鯊」LOGO,機頭及垂直尾翼有正式編號的殲-15艦載戰鬥機,說明該型戰機已經通過試飛階段,正式進入解放軍海軍航空兵正式服役,並已進入量產階段。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