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台灣民意的構成成份非常複雜,大陸絕對不能從單一面向來觀察,因可能會有失偏頗,無法準確把脈絡。 |
(本報訊)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在「第八屆兩岸發展論壇」上發表論文指出,大陸需要重視台灣民意之表現及走向,因為這是我們觀察台灣民意基本發展趨向的重要面向,但我們又不能被台灣部分民意所蒙蔽。台灣民意的構成成份非常複雜,絕對不能從單一面向來觀察台灣民意,否則就可能會有失偏頗,無法準確把握台灣民意發展的脈絡。
陳先才指出,由於台灣政治中的藍綠對立已有多年,並呈現出越來越穩定發展的態勢。在藍綠大結構的牽制與影響下,台灣民意也呈現某種藍綠對立的發展趨勢。而民意特別是在台灣特殊意識形態分野的衝擊下,台灣民意呈現出其特殊的藍綠對抗性,也即台灣民意中的藍綠對抗特征非常突出。
在台灣民意諸要素分布中,無論是媒體還是智庫機構都呈現出藍綠分化的一面,例如綠營媒體及色彩偏綠的智庫機構,其政治立場與所傾向的政黨基本一致,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藍綠兩黨相鬥的情勢下,民意自然完全呈現出非藍即綠的一面。針對同樣一個議題,藍綠媒體及智庫機構完全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立場及論述,當然對會台灣政局產生重要的影響。
陳先才認為,就當前台灣民意發展來觀察,其對台灣政局之影響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使馬執政當局的施政面臨重大的阻力,由於綠營基於為反對而反對,而綠營媒體及智庫機構也完全從負面角度來檢視馬當局的施政;二是使台灣政治鬥爭始終無法走出藍綠對抗的困境。藍綠惡鬥使台灣政局長期處於政局不穩之境地,本來是台灣政治中的毒瘤,然在媒體及智庫機構的加持下,長期使台灣政治始終被藍綠混戰所綁架;三是台灣民意中的藍綠相鬥之現象也可能會誤導民意,易使民意無法脫離認知的誤區。
當前台灣民意發展走向對兩岸關係產生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由於台灣媒體的綠化現象非常嚴重,綠營長期以來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負面認知,都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越來越面臨來自綠營和獨派勢力的挑戰與阻礙。這是兩岸和平進程面臨最大的挑戰與壓力。
第二,在台灣媒體反政府趨勢日趨強化的情勢下,執政黨面臨的民意壓力不斷累積,從而不斷拖累執政黨在兩岸關係上的意願,增強執政黨在兩岸政策上的阻力,干擾到兩岸協商的正常進行,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有某種牽制。
第三,在台灣部分媒體對大陸的不客觀認知下,也使島內民意對大陸的認知存在誤區,從而使他們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前景產生顧慮,甚至影響兩岸的良性互動。太陽花學運就是典型的案例,兩岸經濟合作是雙贏之局,然在台灣綠營媒體的刻意歪曲下,也使部分民意對服貿產生排斥心理,從而影響到服貿協議在島內的通過,對兩岸關係發展也產生了負面的影響和衝擊。
最後,陳先才表示,我們需要重視台灣民意之表現及走向,因為這是我們觀察台灣民意基本發展趨向的重要面向,但我們又不能被台灣部分民意所蒙蔽。台灣民意的構成成份非常複雜,絕對不能從單一面向來觀察台灣民意,否則就可能會有失偏頗,無法準確把握台灣民意發展的脈絡。
其次,台灣民意所呈現的意識形態色彩非常強烈,這是我們在觀察民意中需要特別注意之處。在台灣民意的總體結構中,既有藍營所代表的民意,也包括綠營所代表的民意,雖然這兩塊是台灣民意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不是台灣民意的全部。而綠營民意所彰顯出來的強烈意識形態及台獨意識需要高度關注與警惕,否則會對兩岸關係發展產生極大的傷害。
再次,如何看待台灣民意中對兩岸關係的基本態度和立場。台灣民意的很重要一部分是體現在對兩岸關係的基本認知。一,目前來看,台灣民意在兩岸方面仍然呈現對立與分野的特性。這說明目前在台灣,民意在兩岸議題上尚未形成共識,還在相互折衝之中。未來不排除形成最低共識之可能性。
二,台灣民意對大陸之認知仍然保有一定的意識形態之標簽。這種意識形態主要體現為對大陸政治制度的某種負面認知。這也是兩岸關係互動中的隱患。雖然不足以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導致翻盤,然其危害性不容忽視。
三,兩岸和平發展仍然是台灣民意中的重要部分。這主要是2008年以來,兩岸和平已深入台灣民心之中,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進程得到台灣民意的高度認可。四,台灣民意中的兩岸認知未來可能會出現曲折發展之過程,但兩岸和平發展之勢無法阻礙。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