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波拉病毒來勢洶洶,疫情極有可能從區域的擴散進一步成為一次國際危機。 |
(本報訊)伊波拉病毒八個月前肆虐西非國家地區,擴散速度超乎想像,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今年2月至今,發生疫情的七個國家報告了8399個病例,死亡人數已有4033人,超過2百個是醫療人員,伊波拉病毒來勢洶洶,疫情極有可能從區域的擴散進一步成為一次國際危機。
美國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弗裏登上週五告訴聚集在華盛頓開會的聯合國、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領導人,除非各國果斷地採取應急措施,否則,到了明年1月,伊波拉病例可能達140萬個。弗裏登呼籲各國迅速採取行動,避免伊波拉成為像愛之病那樣威脅全球的疾病。
新加坡《聯合早報》的社論表示,很顯然的,從最近疫情持續加劇來看,伊波拉病毒已成世界公共衛生的噩夢,原因正如許多傳染病專家所擔心,雖然需直接接觸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嘔吐物 、排泄物才會感染,但病毒的突變將可能導致傳播途徑改變,從直接接觸升級為空氣傳播,咳嗽、打噴嚏,都有可能感染。
醫學界認為,這個可能性正在增加,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傳染性疾病和決策中心主任歐斯特荷姆指出,一旦病毒突變後,如果傳染途徑變成人與人之間的呼吸道互相感染,伊波拉可能為世界帶來毀滅性的變化。隨著更多傳染病專家提出類似的警告,國際社會已不能繼續輕忽以對,必須即刻高度戒備和著手防範。
於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的沙斯病毒,一開始也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病毒後來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變成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才引起國際社會恐慌。2003年入侵新加坡後還奪走了33條生命,沙斯疫情要到2003年中才逐漸受控制和消退,原因是各國積極採取得當的防治措施。
其實,伊波拉病毒已被發現40餘年,但因發病地是在非洲,制藥業巨頭缺乏足夠的商業動機斥資進行藥物的研發和生產。發達國家政府也一直掉以輕心,要到歐美國家先後出現感染病例及有人死亡後;加上科學家日前警告,本月底伊波拉疫情可能在歐洲爆發,才引起高度緊張。三個星期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分別任命大衛.納巴羅和安東尼.班伯里為伊波拉病毒問題特使和特別代表。
目前還沒有任何經批准使用的藥品或疫苗可以防治伊波拉病毒,要避免伊波拉演變為像愛之病那樣猖獗地威脅全球的疾病,全球衛生組織必須捉緊時間投入對抗病毒的鬥爭中,潘基文日前呼籲各國馬上行動,不能再拖延了,所投入的抗疫資源必須增加20倍。
伊波拉疫情已在各個層面擴散開來,成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但國際社會之前過慢應對的態度,使得抗擊病毒的蔓延至今尚無勝算。法國健康觀察研究所研究了2003年沙斯爆發期間機場和醫院對流感患者的溫度掃描結果,發現在傳染病發病率很低時,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潛伏期,溫度掃描的效果很有限,通過測量體溫方式篩檢來自西非疫區伊波拉病人,專家也認為不大可能達到預期的結果,然而目前多數歐美國家都只能在機場和港口採用這樣的防堵方式。
40年前發現伊波拉病毒的生化專家彼得•皮奧特認為,真正控制伊波拉疫情要靠儘快研製出疫苗,這一輪疫情過去後也要繼續投入大量資金,以確保下一次疫情出現前研製出有效的疫苗,避免這種傳染病成為人類的災難。無論如何,歐盟已四度撥款應對伊波拉危機,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也開始提供援助。
人道主義組織無國界醫生形容國際社會對伊波拉疫情的應對,一直處於混亂和完全不充分的狀態,希望這一狀態能快速結束,由實際的、有效的雷厲行動取而代之,從根本上解除伊波拉帶來的災難。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