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岸領導人見面,不能為了見面,反而製造更多的問題,因有二個中國疑慮,所以APEC不會有馬習會的。 |
(本報記者郭承啟特稿)隨著馬英九總統任期的逼近,推動兩岸領導會面的意圖愈來愈強烈,透過兩岸核心幕僚、支持的媒體與學者,私下或是公開喊話表示,「馬習會」的時機稍縱即逝,今年在上海舉行的APEC是實現兩岸領導人會面的最好時機,北京方面應解放思想,為兩岸關係發展創造歷史。
可是,大陸不回應就是不回應,在昨(10)日國台辦例行的記者會,在回答台灣記者問及關於「馬習會」一事,發言人馬曉光也就行禮如儀,輕描談寫的說
:「關於兩岸領導人會面的問題,我們已經多次表明了立場和態度」。
那麼,到底北京對於「馬習會」的立場和態度是什麼?一言以敝之,就是「不要製成兩個中國、不是為會而會」。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陸方面對於馬總統一再表明希望能在今年的APEC上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始終是冷處理,不管是公開或是私下,從來給的答案都是「NO!」
日前馬總統的兩岸政策核心幕僚之一的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董事長趙春山在親政府的媒體仍在呼籲APEC是「習馬會」的好契機,向來挺馬不遺餘力的《旺報》則引述大陸涉台人士的話說:「從技術面來看,大陸已經把邀請函送到台灣,再討論APEC『習馬會』,應該沒有多大意義吧」。顯然,《旺報》也已經看出,APEC「馬習會」已經沒戲,政府可以停止了。
據了解,馬英九私下透過多層管道,與大陸涉台、外交、智庫等系統協商,希望今年APEC「馬習會」能夠成行,雖然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甚至與涉台高層談到不歡而散,就是無法袪除大陸對於在國際場合進行兩岸領導人會面將製造「兩個中國」的疑慮。
此外,更令北京不解的是,兩岸領導人見面是何等重大的事,總不能只是純為了「喝茶聊天」,而馬英九堅持在APEC進行「馬習會」的真正意圖為何?試想,連前總統陳水扁2002年5月9日在金門大膽島發布的「大膽宣言」時,都還提到「如果中共領導人願意,阿扁也願意邀請他們到神泉茶坊來喝茶、談天。」隔天在墾丁和媒體主管會面則更進一步強調:「我打從心裡願意與江澤民和朱鎔基握手和解、對話協商,相信兩岸從善意和解、積極合作達到永久和平『是時候了』!」
當時的「大膽談話」有三個個重點,其中的第一點就是:兩岸關係的正常化是台海永久和平的基礎,兩岸關係的正常化必須是從經貿關係正常化開始做起,兩岸政治統合的第一步必須從經貿及文化的統合開始著手,這個政策目標不會退縮也不會改變。
也就是說,主張台獨的陳水扁邀大陸領導人來台灣「喝茶」、「聊天」,目的是要聊兩岸和解,談兩岸的政治「統合」,需經貿與文化的「統合」先行,而且還要告訴大陸領導人,他這個「政策目標」不會退縮也不會改變。
但是,馬英九總統念茲在茲的APEC「馬習會」,目的何在?在兩岸關係的發展上又能起了何種積極作用?以馬總統遇到壓力就退縮,不懂得分權授權來共同成事的領導風格,以及民調低落,就算APEC「馬習會」真的簽署了某項協議或共同宣言,回到台灣能否落實,恐難樂觀。更不用說,馬英九能夠事前像陳水扁那樣先作個宣示:「兩岸統合的政策目標絕不會退縮也不會改變」,恐怕屆時連個「稱謂」都搞不定台灣內部的民意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想必連涉台單位都不知道該如何說服習近平與大陸民意同意在APEC進行「習馬會」。馬政府理當清楚,兩岸領導人的見面,絕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大突破,是跨過「深水區」,解決大問題;不能為了見面,反倒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出來,除非馬總統在兩岸定位上尚有其它的意圖,那就另當別論了!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