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曉光代表大陸對「大一中」以委宛的口吻給軟釘子吃,指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暗指其為「兩國論」。 |
(本報記者凌全特稿)針對台灣藍綠重量級人士等人所發表的「我們的呼籲」中提出的「大一中架構」,作為現階段的兩岸過渡方案,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今(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馬曉光特別指出,我們希望台灣各界人士在符合上述原則的基礎上,探索化解兩岸政治分歧,提出維護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馬曉光代表大陸對於「大一中」架構的官方正式回應,以很委宛的口吻給「我們的呼籲」軟釘子吃,要台灣社會也聽聽大陸方面的「呼籲」,兩岸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台獨是行不通的,希望台灣方方面面的人士能夠在這層認知基礎上,提出化解兩岸政治分歧的辦法,以及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意見。
換成白話文就是,大陸方面認為「大一中」的架構,是在建構兩岸國與國的關係,是典型的「兩國論」,即所謂的B型台獨(獨台),在一定程度上,是與「台獨」一樣的危險,不旦無法解決兩岸的政治分歧,反而是有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藍綠能夠提供意見固然是好事,但是「希望」不要天馬行空,要在反台獨的框架上談事情。
包括前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等人所提出的「大一中」構想,由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共組一個不完整的國際法人,以共識決處理雙方關切事務,做為兩岸現階段的過渡方案。這並不是什麼新意,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一中屋頂」、歐盟、邦聯、國協或是德國模式等,總的來講,就是兩岸先承認雙方各為主權國家,然後看未來的形勢發展,再來談統一的可能性。
這樣的論述,親「馬(英九)色彩強烈的《聯合報》,早從二年前就連篇累牘地在社論推動,北京方面從來就不願正面回應,且不時透過學者智庫提出質疑。而從《聯合報》系對於「大一中」的熱切反響,不難看出二者「心心相印」,大有「相見甚晚」的遺憾感覺。
只是,北京不回應《聯合報》,對於《我們的聲明》則需把話說清楚,講明白,畢境《聯合報》是「挺馬」的,是北京的「友軍」,不會有惡意,而施明德則是反中立場堅定,與他之間沒有任何的互信基礎,所以必須把「一中原則」這個兩岸關鍵節點說的很明確,如果不遵守,一切免談。
其實,把「我們的呼籲」視作是說給台灣人民聽的,目的是想尋求台灣內部在兩岸關係上的共識,或許更為貼切。因為,藍綠間的兩岸政策嚴格說來差異不大,像這次屬綠營大老級的施明德、洪奇昌與藍營蘇起都可以共同連署這分文件,即可了解到個中端倪。只是,藍綠間存在著非常激烈的政權爭奪,互信原本就沒有,不突顯彼此的異質,非常容易被邊緣化。
由於美國的「重返亞太」政策,對大陸在亞洲情勢形成極大的壓力,台灣位在第一島鏈的核心地帶,穩住台灣的現狀,可說是重中之重,所以對台灣促談的壓力勢必會愈來愈大,固然「我們的呼籲」北京不同意,但對於想建立起藍綠共識的精神是基本上是認同的,是以,相信縱使對於內容有再多的不同意,也只會繼續鼓勵這樣的作法,以「輕聲細語」代替指責,因為只要有討論,就有機會讓台灣民眾了解兩岸、亞太、全球局勢的現狀與現實,屆時台灣人一定會作出理性與對自己最有利的抉擇。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