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貞昌的退選,將民進黨長期以來面對的民、共政治對話僵局與兩岸困局的燙手山芋丟給蔡英文去承擔。 |
(作者:專欄作家陳淞山)太陽花學運落幕後,雖未邊緣化但與社會脈動逐漸脫節的民進黨內部也產生了微妙的政治變化,現任黨主席蘇貞昌在民意支持度明顯落後於蔡英文的不利情勢下對外宣布棄選連任黨主席,而不顧與合作盟友蔡英文打對台的謝長廷也隨後順勢退出黨主席選舉,幾已篤定當選的蔡英文將接棒擔綱成為領導民進黨重拾人民信任與支持的天王領袖。
蘇貞昌的退選並不意味著他形同放棄2016總統大選的政治競賽,反而是將民進黨長期以來面對的民、共政治對話僵局與兩岸困局的燙手山芋丟給蔡英文去承擔負責,自己躲到幕後伺機而動,只要蔡英文在未來一年的黨主席任內稍有閃失,便能夠見縫插針取代蔡英文的領導共主地位,再度同台競爭黨內的總統初選。
以退為進的蘇貞昌等於拉長戰線蓄積再戰蔡英文的政治能量,避免五月下旬與蔡英文直接攤牌開戰可能被淘汰出局的命運,而蔡英文再任黨主席之後最需面對的是年底七合一選舉的成敗與兩岸路線定位發展的轉型問題,其中短期內則需面對服貿爭議及宛如「兩國論」的黨版兩岸監督條例在立法院審查所即將引爆的政治爭議如何解套的難題,蔡英文能否化解台灣社會與北京當局的政治疑慮,妥善處理好重穿「台獨老鞋」的外界質疑?正考驗著蔡英文的政治智慧與格局。
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是兩岸政治罩門,民進黨雖有條件支持服貿但因為配合學運的政治訴求反而陷入形同反服貿的政治泥淖而難以脫身,再加上傾向「兩國論」的黨版兩岸監督條例草案的政治主張與定位,等同挑戰中國大陸的「法理台獨」敏感政治神經,也與台灣主流社會「維持現況」的政治共識相悖離,更與學運群眾主張的接近「一國兩府」政治定位民間版的兩岸監督條例草案有所扞格。
縱使蔡英文在黨主席參選登記日時表示,該條例是有「政治層面」問題,但應先聚焦在實體面,也就是「實際有效監督政府對外談判以及對中國談判的過程」,雖有某種程度的說服力,但仍難化解外界的台獨疑慮,恐怕不僅難以通過草案版本,更讓民進黨「逢中必反」的社會印象與政治氛圍深植人心,重返執政之路更加遙遠!
總之,進退失據缺乏戰略眼光與領導格局的蘇貞昌主席,因為走回台獨老路無法解決多數台灣人民對民進黨兩岸事務處理能力的不信任感,又與太陽花學運主導反服貿運動的社會動員力量與有效制衡政府及國會「政治力」難以比擬,在兩面不討好的情況下,黯然棄選連任黨主席。
繼之而起的蔡英文倘若不能扭轉民進黨逐漸失能的政治困局,又不能在對中政策上改變外界對民進黨的台獨疑慮與政治印象,恐怕國民黨政府表現再爛、再無能,也很難重拾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信賴與信心,終歸只能在總統大選再嘗敗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