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港獨與台獨合流」?近日大陸官媒嚴厲抨擊港獨接受台獨分子、紅衫軍前副總指揮簡錫堦的培訓。 |
(作者:政治評論者張百達)1997香港回歸中國,擺脫近一世紀的英國殖民統治,迄今已有17年。若是以讀大學計,這17年充分足夠唸四回合的四年制大學。然而,回歸迄今,香港與中國大陸內地的關係卻似乎是益發地緊張。
媒體報導,近日中國內地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環球時報連續刊文重砲批評「港獨與台獨合流」,指港獨接受台獨分子、紅衫軍前副總指揮簡錫堦培訓。如果這說法可以成立,那當年以藍營為主的紅衫軍,難道也「跟台獨合流」了嘛?
而《人民日報》海外版更刊文批評參與「佔領中環」行動的民主黨人早前與「台獨」組織合辦訓練營,教導示威者以「非暴力抗爭」應對警方做法,是為一己之私,只為「壯膽」,「注定撈不到救命稻草」。若如此,有必要如此緊張嗎?
香港市民爭取儘早實現特首直選已有多年,這也明訂於香港基本法中,對於爭取特首直接普選的訴求,顯然與要求香港脫離中國獨立完全是兩回事。若因台灣的社運人士前往傳授「非暴力抗爭」運動理念乃至行動策略,即使簡錫堦個人政治立場或許傾向台獨,但這與「非暴力抗爭」也完全是兩碼子的事。
然而,定性為「港獨與台獨合流」的說法,顯然是相當粗糙的;而「抹獨」香港民主派人士,其實根本無助北京當局面對處理妥善因應這股來自香港民間的強烈政治訴求,反而可能會激怒這些民主派人士,甚至進而使原本訴求「和平」、「非暴力」的相關抗爭衝突升溫,激化對立,實在看不出有何政治智慧。
尤其,上網查詢相關報導即可輕易找到以下內容:
去(2013)年6月華人民主書院於香港城市大學舉行一場有關「非暴力抗爭」簡介會,會中專程來港的「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堦表示,須盡快公佈「佔中」全盤計劃(即透明化),令市民充份了解運動的正當性,避免抹黑。
此外,簡錫堦認為台灣群眾運動的經驗雖未能直接套用於香港的社會現況,但仍能以「嘗試與改進」方式試行,因為非暴力抗爭的成功關鍵是讓人民覺得抗爭會是成功的。非暴力抗爭的策略必須制定得宜,才能增加社會運動的成功率。
不僅如此,日前內地媒體「指控」簡錫堦教「占中」活動參與者如何對抗警方的十大招式,如預先設定多個集合點,遇到員警以點穴手法拘捕時要放鬆身體扮「軟皮蛇」(即不抵抗,不反擊),同時大喊員警編號吸引記者拍攝等等。
然近代著名非暴力抗爭倡導者,有印度聖雄甘地,他成功帶領印度人民脫離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而日前剛過世的前南非總統曼德拉,他最終以「愛與和平」的非暴力方式,終結了由少數白人統治下的充滿歧視與壓迫的種族隔離制度,甚至推動「真相與和解」政策,成功團結南非並避免走向內戰。
其實,北京當局及這些內地官媒真該慶幸的是:還好是簡錫堦,而不是賓拉登;是主張愛與和平的「非暴力」抗爭(公民不服從運動),而不是教導製作人肉炸彈或IED的恐怖攻擊活動。
若是因為簡錫堦的個人政治立場而貿然將香港佔領中環運動或所謂民主派人士給「抹獨」,說成是「港獨與台獨合流」,這恐怕不僅嚴重脫離現實,在政治上也極為粗魯不智,無助於根本問題的處理,更會讓台灣人民看了心寒。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