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民進黨仍不肯在兩岸論述進行調整的情況下,馬英九依舊大有機會,作好內政,兩岸即可大步向前。 |
(作者:政治評論者陳紫衣)馬英九總統2012年上任之後,即拋出將要有自己的歷史定位,外界解讀是在兩岸關係上有所突破。這個歷史定位,以馬英九當時的氣勢令人有不少期待。未料,第二任的馬英九深陷內政困擾,民調低落,甚至可能拖累國民黨2014及2016年的選舉。此時此刻,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優先順序還該是兩岸嗎?還是內政?答案很清楚。
馬英九上任之後,挾著2005年連戰和宋楚瑜破冰之旅,帶來的和諧氣氛,於是重啟了兩岸談判的契機,兩岸關係朝著友善的方向進行,不僅簽署了多項協議,最近還打破了海基會和海協會半官方機構的接觸,陸委會王郁琦登陸,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見面,開啟了兩岸官方接觸的歷史一步,許多國際媒體都投以巨大的關注。
如果馬英九順勢而為,未來兩岸關係持續有所突破,習馬會也好、政治對話也好,甚至未來的和平協議等等,都會有強烈的民意基礎和支持,順利進行,達成拿取和平諾貝爾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但這美好的一切,似乎都毀在馬英九連任之後,連續的錯誤政策,造成民怨連連,經濟成長率不如預期,自己的民意支持度低迷,還發生一連串民眾不惜死諫的事件,馬英九已陷入動輒得咎的處境,不只地方諸候頻頻開砲,連行政院的政策都得不到立法院的支持,一個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二個會期,本來傳出力挺的立委卻在這會期想要從內政委員會逃跑,不想為馬英九賣力。
這樣的馬英九真的還有能力推動敏感度極高、爭論性很大的兩岸進程嗎?令人高度懷疑。安內都來不及了,還能攘外嗎?
近來,包括台北市長郝龍斌、台中市長胡志強和新北市長朱立倫的言論,都顯出對於國民黨在2014和2016年選情的焦慮,尤其現在民調看來,整體台灣的藍綠支持度與傳統的五五、四五基本盤,有所差別,這些諸候有些有意於連任2014,有些有意於2016年總統大位者,自然看出這種危機,很怕重蹈陳水扁執政末期的覆轍,喪失了中央執政權,政黨再次輪替,自己精心佈局的政治前途受到馬執政的影響,丟掉了大好前途,紛紛採取自保的動作。
在這種情況之下,馬英九現在要考量的可能不是兩岸突破的歷史定位,而是不要成為丟掉國民黨中央執政權的歷史罪人才是。馬英九應該比這些黨內的諸候們更怕重蹈陳水扁的覆轍才是。
面對黨內不停的挑戰聲浪,一個行政立法權力都接近跛腳的低民調總統,何不廣開大門、開大路,拋棄過去偏聽、狹聽的習慣,不必只有依賴一個金溥聰,而是應該全面廣納黨內各方意見和聲音,否則未來無法整合的國民黨,勢必再度失去政權,馬英九的歷史定位可能就是「讓國民黨丟掉中央執政權的人」,這樣的歷史定位真的是馬總統要的嗎?在這個政權保衛戰的關鍵時刻,馬英九答案應該很清楚。
其實,馬英九還有兩年多的任期,馬英九只要在這一年適度地調整施政的內容,施政的方式,傾聽民意,打贏2014年的選戰,重新站穩民意基礎,可以在兩岸關係發展進一步的關係,倘若無法顧本而強行往前走,將可能陷入泥淖之中。
在民進黨仍然不肯在兩岸論述進行任何調整的情況下,國民黨依舊大有機會,馬英九應掌握先機,重振其鼓,穩固基本盤,再往深水區邁進。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