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陸城市空氣污染問題嚴重,影響到孩子的呼吸系統,若不及時改善,後果不堪想。 |
(本報訊)美國《紐約時報》日前以《在中國,呼吸空氣成了孩子的隱患》為題報導出,去年,這個僅3歲的小男孩就患上了慢性咳嗽和鼻塞。這個冬天,霧霾天氣在中國大陸北方飆升至創紀錄水平,他的症狀開始惡化,現在他每晚都要用洗鼻器內的生理鹽水清潔鼻竇。
男孩的母親張紫軒(音)說,她幾乎從不讓他去戶外活動,不得不出門時,通常會要求他戴上口罩。中國與她曾經學習過的英國間的區別簡直是「天堂與地獄」。
空氣中污染物水平超標40倍時,北京及各大城市中的父母深感恐慌,為徹底改變目前狀況,他們紛紛為孩子採取各種措施,而這些舉措甚至改變了孩子們應有的城市生活。
父母將兒女關在家里,即使這意味著讓他們遠離朋友。學校取消戶外活動和遠足活動。父母擇校時優先考慮裝有空氣過濾系統的學校,一些國際學校在操場上建起超大型穹頂確保學生呼吸健康。
「我希望將來會搬到另一個國家,」 張女士說,她是位律師,此時她生病的兒子吳小田(音)坐在公寓的墊子上玩耍,旁邊是一個新的空氣淨化器。「否則我們會窒息而死。」
並不僅僅是她個人有移民的打算,一些中上層階級的中國父母和外籍在華人員已經開始離開中國,企業高管稱這一趨勢可能導致巨大的人才流失和經驗匱乏。外籍人士也因空氣污染問題婉言謝絕高管職位或要求雇主提供特殊津貼。
還沒有離開北京人數的具體統計數字,雖然很多人仍然期盼來北京工作,但是在微博和一些育兒論壇上,對於離京話題的討論變得熱烈而緊迫。中國人也正探討假期旅遊島比如西藏,海南,福建等地,他們稱之為 「清新空氣目的地」。
我已經在這6年了,我從未見過現在這樣的焦慮情緒。「剛做了父親的理查德.聖西爾(Richard Saint Cyr)表示,他是北京和睦家醫院的家庭健康醫生,這裡的病人中國人和外國人各占一半。「即使是我,也從未像現在這樣焦慮過,糟透了。」
他補充道:特別是許多母親, 一直質疑在北京的生活。我想許多母親也很不願讓孩子天天呆在屋里。
研究顯示,孩子們暴露於高水平的空氣污染會遭受永久性的肺損傷,目前北京污染程度遠高於研究數據水平。
對於空氣污染的憤怒在人群中蔓延, 而且有越發強勁的勢頭。
「我不相信北京政府的污染治理措施,」張女士的父親張小春(音)說,他是一位退休的新聞主編。
科學研究表面污染會對兒童和胎兒健康造成長期影響。一項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研究顯示,孩子們暴露於高水平的空氣污染會遭受永久性的肺損傷。這項研究於上世紀90年代在洛杉磯完成,當時污染水平遠低於今天大陸的某些城市。
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上個月發表了一項研究,揭示了孕婦生活在汽車造成的空氣污染環境中與兒童自閉症之間的聯繫。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表明,產前暴露於高濃度空氣污染可能會導致兒童的焦慮、抑鬱和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同一批研究人員還發現,生活在中國重慶的一些兒童,產前曾生活在燃煤電廠排放的高水平空氣污染物中,出生時頭圍小於同齡水平,2歲時顯示發育遲緩,認知發展能力低於同齡。關閉工廠後,孩子出生缺陷的問題比同期減少。
分析表明如果中國大陸不改變經濟增長模式並加強環境監管,前景將不容樂觀。德意志銀今年二月份發布的報告稱,當前的用煤和汽車尾氣排放的趨勢預計著空氣污染將更加惡化,到2025年將增加70%。
據《新華社》的報道,這個冬天空氣污染飆升,中國北方一些兒童醫院呼吸道疾病患者大量增加,一月份曾在一周內,北京兒童醫院一天接收9千例急診病人,其中一半為呼吸道疾病。
父母都爭相購買空氣淨化器。瑞士IQAir公司在閃亮的展廳內展示他們的產品淨化器,售價高達3千美元。IQAir的首席執行官麥克.墨菲(Mike Murphy)表示,與去年同期相比,2013年一季度大陸區銷售額翻了3倍。
口罩現在成了部分城市的著裝標配。張女士買了好幾個口罩放在家里。學校也在採取緊急措施,小田上的私人幼兒園經常組織孩子們每周一次旅行,但今年已經取消了大多數旅行。
長年居住在北京的外籍人士,因為空污問題嚴重,已影響到孩子的健康,不得不考慮撤離中國。
名校北京四中也在污染指數較高時取消了室外體育課。「天藍色的天空和看似乾淨的空氣是很難得的,那時我通常出去做運動。」董逸夫(音),這位剛被錄取到耶魯大學的高三學生說。
一些精英學校正在進行基礎設施投資,希望讓孩子們能夠繼續活動。北京達利奇學院(Dulwich)和北京國際學校,就在一月份建成了兩個混合纖維做成的巨大白色拱形圓頂,能夠遮蓋住運動場和網球場。
學生活動部主任杰夫.約翰森(Jeff Johanson)說:為回避壞天氣和高污染,一年前就開始建造圓頂和配套建築了,可容納 1900位學生運動,包括過濾系統在內共造價570萬美元。學校教師依靠美國大使館每小時公布的空氣質量來評級,以確定兒童應在戶外或穹頂下玩耍。「小學生不會不能出去玩了」,約翰森先生說。
塔拉.達菲(Tara Duffy)是位美國媽媽,她為女兒選擇幼兒園的條件就是學校在教室安裝了空氣過濾器。在過去的六個月,已經有更多的「紅旗」的日子,我們會讓孩子在室內玩,達菲女士說,她是作家和前基金會顧問。
達菲女士還說,她每天都檢查空氣質量指數,以此來決定是要帶女兒去戶外野餐或在室內遊戲。現在, 由於污染和交通因素,已在這裡生活 9年的達菲將離開中國。
這種情況也在外籍在華員工中上演,甚至是生活在國外的外籍人士。一對美國夫婦在考慮北京某著名基金會的工作時,他們和孩子討論了北京污染的問題,然後拒絕了這一合約。
詹姆斯.麥克格雷格(James McGregor),安可國際顧問有限公司(APCO)北京辦事處的資深顧問,他聽說有位帶孩子的美國外交官就拒絕了赴京委派。儘管因北京污染問題,美國國務院提供了15%的額外津貼,中國其他空氣污染嚴重的城市也享受從20%到30%不等的污染津貼,但上海例外,僅有 10%。
「我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3年,我的孩子們也是在這裡長大的,但如果我再有小孩子我就不得不離開,」麥格雷戈先生說。「很多人已經開始了撤離計劃。」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