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些買家甘心拍假,有的為揚名做廣告、有的為避稅洗黑錢、有的為製造拍賣紀錄,待他日以好價錢出手。 |
(本報訊)據北京《中國文化報》報導,在今年上海寶龍的春季拍賣會上,一幅徐悲鴻油畫《九方皋》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不僅僅因為高價位,也不僅僅因為名家畫作。
油畫《九方皋》被稱為是徐悲鴻1931年的作品,為今年上海寶龍春拍的主打拍品。拍賣圖注上稱此畫作最早發表於1934年《美術生活》第7期。不過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這是明顯的張冠李戴。因為圖注指的是國畫《九方皋》,並非油畫,而國畫《九方皋》現存徐悲鴻紀念館。至於這從天而降的油畫《九方皋》,上海寶龍稱係德國收藏家約翰.拉貝珍藏,曾參展10多次。可寶龍一直沒有出示其展覽的任何資料和圖片。
針對大家對油畫《九方皋》的質疑,上海寶龍方面回應稱,據徐悲鴻之子徐伯陽記載,徐悲鴻以《九方皋》為題材作畫前後有19次之多,其中包含油畫《九方皋》。不過,談到徐伯陽,又不禁讓人想到另一回「徐悲鴻偽作」事件。2010年6月,北京九歌國際拍賣公司在春拍中,以7280萬元(人民幣,下同)拍出名為《人體.蔣碧薇女士》的徐悲鴻油畫。
該油畫的拍賣信息配發的還有徐悲鴻長子徐伯陽出示的背書:此幅油畫確系先父徐悲鴻的真跡,先父早期作品,為母親保留之遺作。”另有徐伯陽與這幅畫的合影,以證明該畫為徐悲鴻真跡。
然而一年多以後的2011年9月,包括楊鬆林(山東省油畫學會主席)、陳承齊(河北省美協副主席)、秦明(加拿大籍油畫家)在內的中央美院油畫系第一屆研修班的10名同學從世界各地致函《南方周末》聲明:2010年6月,北京九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在春拍中以七千多萬元人民幣拍出的徐悲鴻《人體.蔣碧薇女士》油畫,係系他們班當時某位同學的課堂習作。這一事件成為當年的一大笑話。
常理而言,畫作真偽存疑,最該著急的應該是買家。然而,《九方皋》買家張振宇卻和拍賣公司同聲一氣,堅稱畫作為真跡。而且,此次拍賣與天價拍品成交過程一向低調的慣例不同,拍賣之前,拍賣公司就高調放聲,5月份以1.26億元買走李可染《韶山》的張振宇要來買徐悲鴻的《九方皋》。
此番藏家和拍賣行到底唱的哪一出,我們得先看看藝術品交易市場。當下藝術品市場錙銖必較,爾虞我詐。精明的買家能賺到錢,適時出手的賣家也能致富。同時高明的騙徒和偽造者日益猖獗,而眼光獨到又能準確估價的人炙手可熱,也是財源滾滾。當然,最令人無奈和擔憂的是,制假、造勢、拍假、假鑒、護假的完整鏈條已經高度成熟。
中國藝術品投資回報率在26%左右,是收藏圈子裡的黃金公式。在房地產和股市日益低迷以後,投資藝術品被認為是未來市場的重要一步。大陸文化部發布的《2011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稱,去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增長率24%,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名列世界第一。不過,當前大陸拍賣行業還存在很多不規範的因素,有相當一部分人唯利是圖,缺乏起碼的道德操守和自律精神。
一些拍賣公司利用企業所擁有的知名度,內外勾結,造假拍假,中飽私囊,甚至造成「真跡進門難,偽作賣得歡」的怪現象。據了解,在某些藝術品拍賣會上,有一半的拍賣品是假貨,甚至贋品比例更是高達95%,滿眼皆假。這種情況嚴重地損害了收藏者的利益,破壞了藝術品市場的風氣。
那麼,明知是假,一些買家卻心甘情願參與假拍,這是為何呢?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為了揚名做廣告、有的是為了避稅洗黑錢、有的是為了製造拍賣紀錄,待他日以好價錢出手。更為精明者,如《砥柱銘》的買家,當年成交價4.368億元的《砥柱銘》也被業界質疑為假拍,逼得拍賣公司曬出780萬元納稅發票,以示清白。而時隔兩年,《砥柱銘》有了新下落,它的買家用它為抵押品,發行藝術信托產品募集資金4.5億元,有賺無賠。
雖然,買家在拍賣場上爭奪拍品,出多少錢是他自己的事情,真真假假和我們旁人關係不大。但我們也要警惕買家把一張偽作炒到高價的意圖是什麼,是否也會像某些買家那樣去貸款、信托、融資,然後把風險轉嫁給民眾呢?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