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馬政府國防預算不必然定在GDP的3%,是負責任與保持財政紀律的政府 |
(本報記者關行男特稿)台灣的國防預算在民進黨執政期間,被限定在GDP的3%,這是一個嚴重錯誤的政策,國防部新出版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中,裡面有關台灣戰略安全內容大都沿襲以往,了無新意,只有宣示國防預算不必然是GDP3%,顯示這個政府,相較於較民進黨政府,還是個負責任與保持財政紀律的政府。
國防預算的多寡,從來都與國家安全毫無必然關係,堅持一定額度的國防預算,卻反映出背後軍火商治國的可怕事實,民進黨因為政治路線違反國際潮流,過去無力擴展國際關係,只能找軍火掮客,用利益影響美國,軍火商為陳水扁捐了一個人權獎,就是這樣的背景。
在兩岸關係的特殊政治環境中,台灣不先尋求政治解決,若是放任那些不懂財政紀律的將軍,帶領著台灣搞軍備競賽,台灣早晚會被拖垮。
國防預算被保障在一定額度內,就意謂著其他的政府施政預算被排擠,可能是經濟建設,也可能是社會福利,或是某些學校的老舊校舍改建經費沒了。台灣從來不檢討國防預算使用的效率,只檢討國防預算的額度多寡,這背後就是軍火商治國的可怕陰謀。
美國有一個全然是軍火商勾串的組織,對外名稱是美台商業協會性質,每年都舉行會議,把軍火商直接請到會議廳裡,再將台灣的國防部長、負責國防採購的軍事將領,也請到同一個會議廳中,表面上是探討台灣的國防需求,實際上,是讓這些軍火商與台灣軍方建立直接的管道,毫不顧外界的觀瞻,美國霸權的流氓心態,也在這裡一覽無遺。
可怕的是,許多往來台灣與美國間的台灣人,就在這個當中遊說,這些台灣人代表美國軍火商,大搖大擺走進國防部,要國防部長接見。民進黨執政時,對這些軍火掮客多所禮遇,國民黨稍有不同,這些掮客即投書媒體,不滿國防預算不足3%,國家資源就被這些人偷偷摸摸瓜分,人民毫無警醒。
台灣的國防問題,不在預算的不足,在使用的效率。採購的軍品品項繁多,同樣的裝備,可能有許多種款式,增加後勤補給的負擔。人員素質因為缺乏訓練,造成使用裝備毀損率高。若非高學費政策與經濟不景氣,軍官學校可能也招收不到有國立大學水平的高素質人才。
這些制度性的問題,軍方從不檢討,只想著把預算擴編,多買裝備,多買武器,多買,就是安全保障,有最新款的戰機與飛彈,就表示戰力提升。但是一支過去八年來只學會逢迎拍馬,或是偏重江湖賣藝作秀式訓練的軍隊,給再好的裝備也是徒然的,因為他們忘了國家真正的意義,他們把自己降格為台軍,忘了他們的前輩為中國統一的奮鬥。
台灣總愛誇大解放軍的威脅,迴避台獨是兩岸戰爭威脅的唯一原因
二十世紀前十年,英國與德國投入大量資源造戰艦,英國宣稱德國海軍戰艦數量將領先英國,所以要加快造艦,最後證明這是子虛烏有的說法,只是用來騙取國會通過預算。美國甘迺迪總統競選時,為了勝選,也誆稱美國與蘇聯的飛彈數量有落差,造成執政的共和黨落敗,但事後卻發現甘迺迪所言不實,只是選舉語言。這類的謊言,過去八年,台灣聽得太多。
台灣總愛誇大大陸解放軍的威脅,迴避台獨是台灣戰爭威脅的唯一原因,軍方多年來早忘了先人使命,只為了升官發財,汲汲於討好層峰,不願說實話,年年要增加國防預算,幸好立法院與社會上還有許多有識之士,阻擋了許多不合理需 求,否則李登輝、陳水扁的二十年,為了買軍火,早就把台灣搞到民窮財盡。
台灣的安全保障,不是台獨主張的虛無飄渺的主權問題,虛假的主權議題不能保障台灣,卻會浩劫國家資源,造成無窮盡的災禍,只有放棄台獨,從政治上尋求與大陸和解的可能,一個中國才是和平保障,從去年五月到現在的情勢發展已經證明了。
軍隊不檢討管理效率,就不該再增加國防預算,馬英九總統上任十個月,沒有什麼好政績,決定國防預算不要固定在過去的GDP3%,卻是個正確而重大的決定。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