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某種意義上,沒有台灣政黨輪替,就不會有現在兩岸關係的發展結果,對民進黨再執政,應從辯證結果來看。 |
(本報訊)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來自北京的投書表示,2012年或者2016年民進黨如果能夠在台灣執政,兩岸關係發展可能會出現一些曲折,也可能會出現一些新的動向。那個時候,再度在野了的國民黨就有可能放下包袱,與大陸進行政治協商;國民黨會為了再度奪回政權,可能會進一步加強與大陸的合作。這種協商合作,會為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這未必是壞事。事情總是以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方式發展,沒有一竿子到底的情況。
人們的希望是美好的,期望兩岸關係能夠順利、平穩、一帆風順發展下去。但這是不可能的,不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大陸應該有這種心理準備,應對民進黨上臺後的兩岸關係發展格局。民進黨2012年執政不了,2016年呢?2020年呢?台灣不是很講究他們的那個民主麼?那就要體現出來,怎麼體現出來,政黨輪替執政可能就是最大的特徵了。
民進黨將來總有執政的那一天,人們對該黨在台灣的再度執政,充滿了擔憂,其實大可不必。兩岸關係能夠發展到今天,正是台灣政黨輪替的結果。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台灣政黨輪替,就不會有現在兩岸關係的發展結果。應辯證地看待。所以,不要把台灣政黨輪替執政當成洪水猛獸。
民進黨還沒有再度執政呢?各種擔憂都出來了。有什麼可怕的呢?大不了大陸與再度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再鬥爭4年或8年,只要台灣能耗得住,大陸也能耗得住。「惡事不來,好事難成。」
當然,人們不希望民進黨上台執政是「惡事」的願望是良好的,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不以人們的良好願望為轉移。相信民進黨上台了,也沒有能力把中華民國踢翻,他們可能還需要這頂帽子,他們還要在這個框架內行事,能夠在這個框架內行事,那麼,台灣的國、民兩黨誰執政都差不多。差異在於兩岸交流合作所形成的總趨勢對他們的束縛規範作用上。執政者個人的意向和動機也有重要作用。
客觀地說,民進黨2010年以來的表現,比以前有進步,至少在兩岸關係的議題上,不怎麼在島內炒作挑釁了,台灣年底的選舉,民進黨選舉的主軸也沒有放在兩岸關係上。客觀形勢使然,他們的主觀認知也不是沒有起作用,民進黨的轉變很謹慎很緩慢,牽涉到選舉,他們又徘徊觀望,可以理解,他們想獲得台灣的執政權,總得採取一定的方式方法。
反觀國民黨,在兩岸政治關係上,沒有了在野時的熱情和進步,小心翼翼,不越雷池半步。他們維護著中華民國的體制體系,被執政的迷思蒙住了雙眼。
台灣政黨輪替,是否有利於撼動偏安的中華民國政治體系,也未可知。塞翁失馬,安知禍福?國、民兩個政黨在台灣爭鬥不休,沉淪的是台灣,不是大陸,大陸只要沉住氣,台灣自己會先鬥誇自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