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民黨是否能避免2016的滅黨危機,只能倚靠僅剩的基層組織力量,由下而上撐起這一片天! |
(作者:政治評論者葉聞)面對2016大選國民黨確實大勢已去,而從民調數字與各界評估均確定國民黨將朝向極小化結果發展。但,國民黨真如外界的看衰程度嗎?事實上也不盡然,因為國民黨相較民進黨,仍擁有其村里長與縣市議員的相對優勢,最後一個月端視國民黨如何下資源,以求使這樣的僅剩優勢發揮到極限。
2014年輕選票形成瘋狗浪吞噬國民黨,讓國民黨的六都一息尚存,16縣市也剩離島與幾個地勢較高的山區縣市,像極了歷經戰事潰敗、前線失守的撤守態勢。然而,2014也同時產生了分裂投票。
九合一選舉的結果,年輕人回鄉投票重點放在6都16縣市的縣市長,村里長與縣市議員部分,國民黨則是倖免於難,仍取得政黨的相對多數,而縣市議會正副議長更取得大幅勝利,讓民進黨氣結而遷怒開鍘了許多縣市議員!
這種無法預期的分裂投票現象,很明顯是年輕孩子說服了家長反國民黨,而家長則換來了孩子們對於縣市議員與村里長的支持。因為縣市議員、村里長與民眾們的互動與交情,完全取決於這些基層村里長與民意代表的平日服務大小事,與政黨屬性的壁壘分明是截然不同的。
過去國民黨習慣高高在上、由上而下的領導,這次亟需調整心態去拜託祈求所屬基層縣市議員與村里長的催票與動員,才有可能真正救亡圖存,留下一線生機命脈。因此,國民黨若十分清楚自知2016的滅黨可能,那麼將資源全數有效地運用在這些基層動員上,區域立委與政黨票選票將不至於慘不忍睹,更可能有意外收穫。
仔細觀察2014年的選舉結果,以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進行比較發現,22縣市中的村里長國民黨共1796席,民進黨僅有390席,國民黨勝選數量是民進黨的4.6倍;而縣市議員部分,國民黨為386席,民進黨291席,6都中國民兩黨分庭抗禮,各取得三都市議員相對多數優勢,而十六縣市中國民黨則贏得11縣市相對多數。
也就是說22縣市的縣市長國民黨即使是慘敗收場,但在基層縣市議員與村里長的數量上,很明顯地優於民進黨,國民黨仍佔有相對數量優勢卻是不爭的事實。國民黨去年即使被白色力量瘋狗浪摧毀,表面上像被摧枯拉朽的徹底擊潰,但是國民黨的根還在,滅黨之說是過度誇大了。
只不過一年以來,國民黨內鬥不斷,內部擺不平的情況,讓國民黨的復健之路更顯蹣跚辛苦,因此,國民黨是否能避免2016的滅黨危機,確實只能倚靠僅剩的基層組織力量,由下而上撐起這一片天!
國民黨的唯一生存契機在基層,而基層的作為更在於操作分裂投票是否能成功。去年的分裂投票很明顯守住了國民黨的根部被刨除,明年的分裂投票更將決定國民黨是否能再次面對這一次的蔡英文旋風來襲。
《自由時報》最新民調顯示,有39.77%的受訪者會投給不同黨的候選人,該民調對於兩大黨有著不同的解讀。對於民進黨來說,近四成的民眾想這樣做,將對民進黨的總統國會過半大夢造成衝擊。
而對於國民黨來說,若能順勢操作,也許多少能保住基本票源,讓五五波選情的立委有機會在驚濤駭浪中過關,讓政黨票不至於掉到僅剩8~9席的局面。
國民黨的根還在,只是國民黨的黨中央與高層們,是否心甘情願地一起為救黨而盡棄前嫌?改變過去將基層視為蔽蓆、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態度,誠心面對基層是救亡圖存的關鍵事實,畢竟唯有如此,國民黨才能倖存。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