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民黨從7月19日提名洪秀柱為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但卻是換柱傳聞不斷,令人匪夷所思。 |
(作者:政治評論員陳紫衣)國民黨從7月19日提名洪秀柱為國民黨的總統參選人,但卻是換柱傳聞不斷,尤其以這波以地方派及黨內立委發動的換柱行動,攻勢凌厲,彷彿勢在必得。但洪秀柱意志堅定,換不換得成還在未定之天。只是藉著這次的經驗,國民黨應該建立良性的派系競爭及初選制度,否則解決一時問題,無法度過長久難關。
這次朱立倫在黨內面對換柱的聲浪時,並沒有反對,相反地說了一句有做但不能說,這句話由國民黨立院黨團書長廖國棟傳述出來,黨中央並沒有否認,顯示朱立倫的換柱行動,確實已經在進行中。
但換柱是個風險高的事件,目前支持洪秀柱以黃復興黨部的成員為主,這些深藍選民,往往人數少,聲音卻很大,換下洪秀柱需要高超的技巧,要有正當理由外,還要溝通充分,否則勢必功虧一簣,如果這次換柱不成,對洪秀柱選情更傷,對國民黨立委選情也無所幫助,反而一起下沈。
但不管這次換柱是否成功,對朱立倫而言,更重要是建立制度,朱立倫對於制度的草率是這次造成洪禍的原因,未來如果沒有讓初選制度走向正軌,116選完之後,黨主席之爭又將上演,馬英九的保皇派仍然蠢蠢欲動,加上黨內天王的爭逐,就算國民黨沒有死在2016年116,也會死在黨主席的選戰上。
洪秀柱出線代表國民黨參選,造成今天總統立委選情雙崩,除了英九卡王的因素之外,初選制度的民調方式,也太過草率,據一些政壇私下的傳聞,連美國人都覺得這次提名人選及方式實在過於草率,初選民調的防磚條款,究竟是怎麼設計的,其問卷設計任何總統參選人陣營卻取卻求,完全沒有選舉民調的基本原則和常識。
而更糟糕的是,朱立倫明知洪秀柱是不適格的人選,也沒有考慮,有萬一的情況,是不是應該設計一些配套的方式,因為既然防磚條款的阻礙,就代表對其參選的適格性有所疑慮,加上其他天王民調支持度一向都比洪秀柱還要高,國民黨中央完全沒有想到未來可能的情況?當時如果有設下停損機制,今天何苦換柱換得如此辛苦,傷筋動骨?
朱立倫在擔任黨主席之前,被認為是政治明星,卻這次提名作業的失誤,完全讓人看破手腳,其花拳綉腿的功夫,與其過去高聲望的支持度,簡直天差地遠,尤其從政多年,對於國民黨的生態仍無法掌握,冒然就去當了黨主席,難怪一塌糊塗。
例如既然已經開了現任總統不必兼任黨主席,卻從不修改黨章,讓明年選後橫生枝節,而如現在換柱,如果初選制度永遠是不穩定不確定,未來的糾紛將超乎想像。
國民黨外省精英占百分之30多,比全台灣百分之13的比例高出很多,這次的洪秀柱風暴多少是沿著黨內的省籍分歧而來,這個由馬王鬥爭延續之後的問題,在總統選舉上再次爆發,而且等於揭開潘朵拉盒子,如果無法建立良性競爭及共存模式,國民黨的分裂只是早晚的事。
民進黨過去陷於派系鬥爭,也曾有一段黑暗期,但長期競爭之後,強者生存,弱者滅亡,只有貼近民意和務實才是生存之道,意識型態之爭只是內耗而已。明年選後本土派和深藍派在黨內終須一戰,及早建立競爭的模式才是朱立倫的重責大任。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