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美國聯準會未升息,主席耶倫表示,聯準會主要聚焦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並強調了對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和決策能力的擔憂。 |
(本報訊)在全球投資者密切關注之下,美國聯準會於17日下午2點宣佈將關鍵利率維持在0-0.25%不變。聯準會主席葉倫在隨後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仍然預計年底前加息,10月份仍然有行動的可能。對於海外局勢,葉倫表示,美準會主要聚焦中國和其他新興市場,並強調了對中國經濟下行風險和決策能力的擔憂。
但耶倫在記者會的開場白上則主要圍繞官方決議聲明,同時重申了美聯儲未來加息的條件:「當我們看到勞動力市場進一步改善,有理由相信通脹將在中期內回到2%的目標水準。」「通脹率一直低於目標,近期全球局勢演變可能會給通脹帶來下行壓力。」
葉倫說,聯準會預計到了由於中國採取經濟再平衡導致的經濟放緩。但風險是可能會出現比預期中更突然的下滑,這可能是因為中國決策者未能採取好的應對措施。
專家表示,美國聯準會在宣佈9月不加息的同時,罕見地表示要緊盯中國大陸。聯準會主席耶倫昨日稱,中國和新興市場是聯準會的關注重點。長期以來,預計中國經濟增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放緩,問題是:是否中國存在更急速放緩的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的評論文章指出,由於明顯的外交原因,中國從未在此類會議上被提及。但聯準會盡可能明確地表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股災等是導致暫不加息決定的因素之一,這在未來還會施加影響。
關於這一點,聯準會是這樣說的:最近的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發展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了經濟活動,並可能在短期內進一步施壓通脹。葉倫還說,8月份金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中國風險,重要的新興市場都受到負面影響。
美國金融市場也反映出中國對美國加息造成的影響力。美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表明,今年年底前加息的概率已經跌破了50%,較年初的95%大幅下滑。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國金融市場大幅動盪的衝擊影響,其他還包括中國政府救市、引導人民幣貶值和經濟減速。
在聯準會宣佈按兵不動之後,原本市場預期應當上漲的標普500指數反而走低了。《金融時報》稱,這可能是因為聯準會對國際局勢的坦率態度引發了市場的擔心:聯準會可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現在,聯準會不僅依賴美國經濟資料,而且還依賴於世界其他經濟體的變化。如果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並繼續向全球輸出通縮,那麼,聯準會可能將繼續維持零利率。
其實,從某種角度看,中國已經提前幫聯準會加了息。華爾街見聞提及,中國央行在8月中旬引導人民幣大幅貶值,這使得美元對人民幣相對升值。美元升值將打壓美國出口、令進口變得更廉價。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的海外利潤將降低,美國非美元方面的勞動力成本大幅增加。這就令美元升值達到和加息一樣的效果。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