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岸關係改善,是無法改變中華民國的外交困境,對北京來說,兩岸問題是中國的內部問題。 |
(本報記者關行男特稿)行政院副院長張善政對媒體透露,兩岸關係改善,沒有改變中華民國的外交困境,政府希望與某些國家簽協定,但對方怕北京的壓力,只願意簽備忘錄。張善證這個談話,反映出了馬英九政府內這樣高層的官員,對於兩岸關係與外交問題全然的無知,也難怪馬英九政府用了一大堆博士,但是七年多來,卻始終沒有能夠有任何亮眼的政績,原因無他,政治外行。
張善政也許是科技界的佼佼者,但從他的談話可以看到,他對政治全然無知。兩岸關係的好壞,本來就與中華民國的外交處境,沒有必然關連。對北京來說,兩岸問題是中國的內部問題。外交問題,是要維護中國主權領土的完整。
兩岸問題的處理從來就不是海協會與海基會的層級可以解決,那在北京,必須是國家主席習近平領導的對台工作小組討論定案後才能推行的政策。是用政治思考,解決存在於台海兩岸,中國分裂的內部矛盾。
政治上允許台灣可以參與某些國際組織,但是不能觸及主權問題,譬如台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都是基於兩岸氣氛的緩和,北京在政治上放寬限制,台灣才能夠參與,而台灣的參與,是被侷限在非主權的領域上,也就是不能透過參與國際組織,強化台灣的國際主權論述。
很自然的,對台系統首要考量的是如何對台展開統戰,而不是維護中國主權。但,外交部考量的卻是中國主權的完整,至於台灣要加入聯合國、參與有主權國家象徵的國家組織,北京外交部是斷不可能同意。這是兩個不同的戰場,兩種不同的思考,若以為兩岸關係改善,台灣就能到聯合國去,那是癡人說夢。
台灣與許多無邦交國家簽訂協定、協議,無非就是要取代條約簽訂的困難,透過化整為零的方式,取得實質的效果。但國際上的現實是,北京的影響力要大於台北,某些大國可能有辦法對抗北京的壓力,但許多小國不能開罪中共,這是大國政治的現實,有很多時候,根本不用中國大使館施壓,對方自然會自我設限,降低與台灣方面簽訂文件的層級,這跟北京打壓並沒有直接關係,這是小國在大國政治中的無奈,扯上兩岸關係好壞,那顯得張善政的無知。
張善政身為行政院副院長這樣高的層級,卻不能真確地看清兩岸問題與外交問題的糾葛,一些小國,需要北京的地方甚多,怎麼可能為了什麼都給不出來的台灣,犧牲北京呢?
翁山蘇姬一生為民主奮鬥,但她對於緬甸發展中國關係,卻抱持高度正面看法,而不會與實施民主的台灣發展任何官方關係,因為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緬甸民主勢力需要北京在聯合國的支持,對抗緬甸右派軍人勢力。台灣毫無籌碼,卻把一切挫折,都便宜行事地歸責於大陸,這樣無知的高層官員受重用,難怪馬政府搞不出政績。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