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習近平在雅加達應約會見同來參加萬隆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顯示了雙方都有繼續改善中日關係的願望 |
(本報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在雅加達應約會見同來參加萬隆會議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這是兩位領導人自去年11月北京APEC會議之後的第二次會見。輿論都注意到中日領導人這次會見的氣氛較上次要好,這顯示了雙方都有繼續改善中日關係的願望。
中日之間的問題猶在,兩國改善關係的基礎仍較脆弱,今後一段時間大概會出現中日兩國高層接觸逐漸增多、歷史和領土糾紛又不時冒出來的複雜交叉局面。
北京《環球時報》今(24)日社評表示,從雅加達會見的談話內容看,大陸領導人的戰略視野和格局明顯高出很多,談話方式也主要是向對方講道理。安倍的談話更像是在做解釋,稍顯被動。這也是中日關係總態勢的真實寫照。
中日互信不足,按說中國大陸作為歷史上受害國家,更有理由對日本有較強烈的怨氣。但實際情況是日本對中國大陸的怨氣更加嚴重。日本挑動歷史問題,就是對中國大陸高速崛起不適感的扭曲釋放。中國大陸一方面不得不回應日本的動作,一方面也在超越日本,將自己的目光投向全球。
中日友好對雙方都有利,這種共識在兩國關係最困難的時候也是存在的。但干擾這種共識的臨時性因素太多,造成中日關係的劇烈動盪。
美國是影響中日關係的重要外部力量。很多人相信,美國的真實態度是:中日必須吵架,但不能打架。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使它握有對日本態度做一定微調的杠杆,從而能很深地介入到中日關係中。
大陸的總體戰略能力不斷提升,使我們擁有了更多對日關係的戰略主動。這是大趨勢。日本從亞洲第一大經濟體的位置上跌下來,重回巔峰時期的影響力無望,只能在戰術上不甘寂寞。它顯得大膽而靈活,不時為了具體目的刺激中國一下,但它的這些動作反而讓東京看上去像是亞太大格局中的小角色。
當前被全球熱烈關注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代表了大陸構建與世界關係的大方向,中日關係的難點都沒能絆住大陸最關鍵的這幾步,這或能促使日本重新評估它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或干擾中國大陸。
無論怎麼說,把日本包容進大陸的和平崛起進程中符合大陸的根本利益。而日本與大陸修好也符合它的根本利益。中日在21世紀交惡是戰略邏輯上有些奇怪的事情,隨著大陸力量繼續接近世界的頂級水準,那些原因對我們來說將越來越是戰術性的,因而拆解它們會逐漸變得輕鬆些。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後,兩國關係緊張上浮源自小泉執政時期。自那時起,10多年過去,回頭看,大陸既贏了經濟發展速度,也贏了國際地位的提升和戰略空間的延伸。大陸沒有沉溺於中日糾葛,但這種糾葛像是成為日本外交的主題,歷史問題刺激了中國大陸,但被它綁架的是日本自己。
未來的中日關係是值得幾分看好的。中國大陸對日本的重視和釋然都在鞏固,日本也折騰得差不多了,改善關係有可能成為中日間今後的主要關切。如果這能成為趨勢並得以保持,那於中國大陸社會來說無疑是各種選擇中一個較好的選項。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