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亞洲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日關係
|
|
(本報訊)歷史強烈表明,主要大國之間的關係的特點是地區穩定的重要決定因素。直到法國和德國在二戰後達成協議之前,歐洲不斷遭受戰爭的困擾。之後歐洲才擁有了一體化的前景,最終形成了歐盟。與之相似,在亞太地區,地區秩序的未來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中日關係的特點。 自北京和東京在1971年關係正常化以來,就一直......詳全文 0/1403
|
 |
北韓國小力寡 屹立不倒的七個原因
|
|
(本報訊)北韓是小國,窮國,其地緣政治環境之惡劣更是舉世少有。然而,就是這樣的國家,竟然在大國夾縫中頑強的生存了下來,甚至蘇東波也未能將之撼動,堪稱東亞的另類奇跡。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評論文章表示,北韓是小國,窮國,但卻能生存至今,堪稱東亞奇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七點: 其一,北韓周圍的國家不......詳全文 13/2547
|
 |
中俄關係會走向戰略結盟嗎?
|
|
(本報訊)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9月2日接受《今日美國報》(USA Today)採訪,強調中國無意挑戰美國領導地位,並希望中美超越分歧。話猶在耳,美國軍方透露,解放軍五艘軍艦首次出現阿拉斯加西側白令海,一度駛入距美國海岸不足12海里的領海水域。 對照俄羅斯總統普丁訪北京,參加習近平主席主持的閱兵大典,兩......詳全文 0/1416
|
 |
台灣經濟四大皆空 比全球股災更嚴重
|
|
(本報訊)今年6月,《遠見》製作〈一家公司對抗一個國家〉封面報導,記錄大陸過去十幾年發展高科技業的努力,已讓台灣高科技業幾乎只剩下台積電遙遙領先對岸,半導體上下游產業鏈快失守了。 《遠見雜誌》的評論文章表示,到6月中下旬,紅貨來襲又成熱門話題。由於大陸內需緊縮,過剩產能正向全世界傾銷,導致台灣不只外......詳全文 0/1426
|
 |
印度是下一個中國?世界新工廠
|
|
(本報訊)印度,2014年7月,被聯合國認定為「貧窮人口最多」的國家;事隔不到半年,古老印度,被西方的資本市場捧為「超越中國、世界新工廠」的經濟新星。 在這套「取代中國」的新題材背後,大家都聽到的是「印度翻身計畫」,但這究竟是魔幻?或者寫實?《今周刊》決定直接飛抵這古老國度,一探虛實。 據《今周刊》......詳全文 2/1854
|
 |
分裂和認同形塑一個不穩定的國際秩序
|
|
(本報訊)又到了一年的這個時候。一位老朋友問道,最能描述一直在塑造世界的力量的一個詞是什麼?如果只許我選一個,那只能是「分裂」。如若可選第二個,那將是「認同」。 《FT中文網》的評論文章表示,舊秩序的瓦解在中東表現得最為鮮明且殘酷。在伊拉克、敘利亞和利比亞,政權幾乎都已崩潰。不論人們如何看待賽克斯和......詳全文 1/1688
|
 |
全球棋局演變難料?棋子們已自行移動
|
|
(本報訊)政治分析人士經常用國際象棋來比喻世界事務。不同的國家和人物在世界這個棋盤上出招,努力積累優勢。時不時會有一位特級大師不期而至,以出人意料的全新棋路改變整個棋局,就像1972尼克森和季辛吉訪問中國大陸的「破冰之旅」是一樣的。 如今,國際政治似乎迫切需要一些富有智慧的新思維。很多大國正陷於外交......詳全文 1/1546
|
 |
經濟台獨 要不得也行不通
|
|
(本報訊)兩岸經濟問題專家王建民此前撰文分析說,在臺灣島記憶體在臺灣經濟大陸化與國際化的爭議。台灣目前存在一種觀點,認為臺灣經濟過於依賴大陸,應分散市場,降低依賴,具有強烈的反臺灣經濟大陸化的思維與主張。 在臺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問題上,民進黨(蔡英文)主張由世界進入大陸的發展路徑,即先參與區域經濟整......詳全文 0/1250
|
 |
美戰略利益作梗 中日難跨歷史鴻溝
|
|
(本報訊)今年是充滿戰爭歷史記憶的一年。一戰爆發百年,二戰爆發75年,更是甲午戰爭兩甲子(120年)。8月15日是日本戰敗紀念日,日本80名閣員、議員參拜靖國神社,再引爭議。8月初,歐洲各國領袖齊聚比利時列日,紀念一戰百年。法國總統歐蘭德擁抱德國總統高克,他舉兩國歷史為證,相信意志可戰勝命運,過去被......詳全文 1/1673
|